“因为不是家委会成员,我家娃每次都落选……”
每次作业都落选,
是我想多了吗?
闺女甜甜上小学二年级,学校里经常会布置需要拍照的作业,主题五花八门,比如欢度佳节、观看视频、学雷锋做好事、才艺作品展示等等。
隔三差五的,班主任就会在班级群里发通知,让家长拍照后上传至指定相册。这些照片将被择优选用,发布在学校的公众号上。
每一次,我和娃都很重视,会很用心的准备,但遗憾的是从来没有入选过。很多时候,看着还不如我们的照片被选上,说不失望是假的。
那天,当学校公众号的最新推送照例没有我们的照片时,一个念头在我心里一闪而过——我倒要看看,究竟是哪些同学经常被选中?
就这样,我真去统计了一下自二年级上学期以来,女儿班上选中过照片的同学,结果有了一个“惊天”大发现——这里头,出镜率最高的那几个孩子,有八成父母是家委会成员。
这个结果,让我内心百味杂陈。虽然并没有实锤,但微妙的事实叫人不得不多想。这个非常现实的真相分明在提醒我——还是得跟老师搞好关系啊,会很香。
所以,这年头咱做家长的到底该如何与老师相处?对于这个所有父母都必须面对的问题,我认真琢磨了一下。
再牛掰的家长,
在老师面前都像卑微的乙方
说实话,我是一个很怕跟老师打交道的人。所以从女儿上小学以来,除了生病请假之类的事,我基本上不会主动联系老师。
而每次找老师时,我总感觉自己像个乙方,会反复斟酌用词,力求得体礼貌,又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拘谨和期待。毕竟,对老师“态度要好”是家长的基操嘛。
记得刷到过一个短视频,讲的是一位妈妈在接不同人电话时的模样。前面和老公朋友通话时,她是大嗓门的抠脚女汉子,主打一个泼辣豪爽不拘小节;可当来电显示是孩子班主任时,她顿时就慌了,前一秒还躺在沙发上啃着鸡爪,后一秒就忙不迭端正坐姿,酝酿了满脸笑意接起电话,连声音都变得温柔起来。
那瞬间变脸的本事,把我看乐了。我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记得上学期,有段时间甜甜学习状态不好,我被班主任和任课老师cue了好几次。
尤其有一回,我上班正忙得焦头烂额,娃的英语老师忽然劈头盖脸给我发来消息,指责孩子英语没过关,95分的成绩很不理想,要求家长加强监督。
面对老师生硬的语气,那一刻我的负面情绪直接爆表。95分就很差了吗?娃考成这样是我想的吗?作业反复辅导反复做错是我愿意的吗?白天被领导批评已经够委屈了,这下子还得替这小屁孩背锅挨训,我真是受够了!
可内心戏再丰富,终究是内耗而已。在临到输入对话框时,我认怂了。想象中的怼天怼地……当然是万万使不得的。
再看看身边的朋友,情况也差不多。他们当中不乏领导,比如政府单位的负责人、上市公司的总监等。可不管事业上多么有建树,当我问起这群爹妈在面对老师的感受时,有很多人都用了同一个词——卑微。
没错,就是典型的乙方心态,回复老师时,绝不会只发一个表情包或者“嗯,哦,OK”,那样显得敷衍冷漠,生怕对方会觉得自己不够用心。尤其是当娃表现不好时,面对老师的反馈,态度更是要足够谦卑。
至于怎么回复,有一个做办公室主任的朋友教给了我一个万能的模板:
短短一句话,表明了态度、明确了立场、进行了展望。一个谦逊有礼、明理懂事的父母形象瞬间就立起来了。
所以啊,哪怕是职场上再风云的人物,平时跟全世界都敢硬刚,面对老师时却秒变乖巧人设,不能造次。
为了跟老师关系熟络,
十八般武艺拿出来
不过这年头,对老师光是态度好哪够呢?要知道,这届家长在老师面前刷存在感的方式,早就炫出了新花样!来盘一下我知道的几种——
1、定期问候
啥事都能摆烂,联系老师绝不偷懒。
为了掌握主动权,别人家的父母都是十天半月要主动问候各位任课老师,两三天要找一次班主任的。所以像我这样只想做透明人的父母,活该被甩n条街……
2、节假日送礼
明面上来讲,没有一个老师会许可这样的行为。但私交好又是另当别论——我这是送给好朋友的不行吗?
所以有心的家长都有办法要到老师的住址,把高档化妆品直接寄到对方家里。
3、帮老师办事
如果说问候和送礼尚属低段位的话,那这一个可真算是放了个大招,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:
——青铜级:
积极参与各项班级事务,比如布置活动现场、画黑板报、替老师制做家长会PPT等;
——黄金级:
在周末帮忙接送班主任的孩子上兴趣班;
——王者级:
在老师想去旅游时,贴心的组团并充当导游角色,积极安排和买单……
这一切,都是我身边如假包换的真人真事,让我直呼哇塞,自叹不如。
当社恐的i人我还在为如何与老师沟通而内耗不已时,八面玲珑的家长早已和老师关系熟络,处成了朋友。
当木愣耿直的我还在为怎样跟老师拉近关系绞尽脑汁、不知所措时,办事得力的家长早就快人一步,达到了目的。
他们怎么就能做到呢?这种鸿沟一般的差距,让我内心涌上了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……
可怜天下父母心,
如此殷勤为哪般?
不得不承认,跟老师搞好关系,对家长和孩子而言一定是有益的。
毕竟,大人在老师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的话,自然爱屋及乌嘛,孩子也能得到不少红利。
首先是成为老师的优先级。
不久前,在亲子的社群里,我看到有个妈妈求助,说她女儿的班主任要求孩子让出某个奖项,理由是孩子都评过好几次优了,得让其他同学也获得荣誉……
具体真实的原因我不得而知,只不过,从我自己的经历和见到的来说,很多时候,老师对评奖评优有着决定权,甚至能直接左右家长和孩子的做法。而在两名候选人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,老师难免会倾向于父母跟自己关系更好的那一个。
其次是获取信息差。
我认识一位妈妈,她是家委会成员,跟老师们都很熟。由此,班主任也确实为她提供了更多资源和便利。比如,会第一时间帮忙打听她儿子其他科目的成绩;会主动为她儿子的教育规划提供建议;会在她儿子与同学闹矛盾时,私底下给她看监控视频……对于家长来说,这样的待遇可谓弥足珍贵。
所以归根结底,家长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在不遗余力。哪怕不能成为老师的偏爱,不被忽略和漠视也是好的。
写到这里,我不禁又剖析了一下自己的内心——对于这种现象,我涌现的究竟是怎样的情绪呢?
我想应该有点羡慕,因为那些家长的孩子可能由此而获得的“好处”;
有点失落,因为自己在与老师搞关系方面的不擅长和不热衷;
有点不甘,因为还是相信关键永远是孩子自己的表现;
又有点无奈,因为这年头家长不仅要鸡娃,还得会公关,得想办法跟老师搞好关系。真的好卷啊!
而卷不动又躺不平的我,选择了在45度的状态里继续纠结……
到底该如何跟老师相处,是每一个家长注定绕不过去的问题。
有人选择跟老师保持距离,不卑不亢。平日里没事不联系,沟通时做到礼貌又得体。
有人选择当不好搞的刺头,决不向讨好老师的现象妥协。有看不惯的地方,该怼怼该刚刚,头铁到底。
有人热衷于跟老师搞好关系。他们往往是家长群里的“显眼包”、老师贴心的“代言人”,为老师的事尽心尽力,乐此不疲。
还有人是矛盾的纠结体。一方面,他们不想当老师的舔狗;另一方面,他们又认为家长毕竟是弱势群体,自己不做点什么的话,对孩子不好,于是便陷入了反复摇摆的状态中。
我就是这个矛盾的纠结体……想问问大家,你是如何看待跟老师搞好关系这件事的?
来留言区一起聊聊你的看法或经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