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当初我妈不“鸡”我,也许我能早点赚到人生第一桶金
收录于合集#100种育儿观
2个
被“鸡”多年后,力力因失误与目标院校清华北大失之交臂,最后选择了一所南方985高校。在大学阶段,
她意外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,还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
。
今天回忆起过往,她有什么感想?作为妈妈,她又会选择如何教育女儿呢?
我幼儿园是在内部大院上的,圈子很小,也不在市区,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地方。所以从我有记忆起,只要有测验有考试,我永远是第一名。
后来上了对口的小学,有一天下了课,班主任就对我妈说:“力力天赋好,你最好让孩子去西安市里上学,待在我们这,耽误了。”
没想到我妈听完,第二周就辞掉体制内的安逸工作,辗转找关系,带着我搬去西安,进了一所卷王云集的省重点小学。
那时我爸正好调去另一省会的机关工作,但我妈坚信好学校更重要,什么夫妻分居、家庭团圆都可以暂缓。
转学后,我还跳了一级,跳级加转学到重点学校后,虽然能跟上,但也不再保证第一名了。
那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就是:语文英语都是满分,但数学永远差点。
到了五年级,我妈妈不知从哪儿听说“五大名校招生主要看奥数成绩”。所以她就停掉了我喜欢的素描课,所有时间主攻奥数。
印象特别深的是,那时候西安也在打击补课,所以我每天放学都要去参加一个“地下”的奥数班,还会转移。
不过我对奥数没什么兴趣,老师在上面讲,我在下面也都没怎么听。
有时奥数班老师上着课会突然说:“今天不讲课了,我们来做个卷子”——这可能就是某一重点学校的招生考试。
后来我才知道,当时招生我的英语和语文都近乎满分,但奥数成绩只能和班里同学打平。
而我妈本着补短板的目的,给我选了“奥数最强”的一所名校,我就这样迷迷糊糊进去了。
最开始是考上五大名校之一,不过这才只是我妈真正鸡娃之路的开始。
因为高三每年都有大几十个学生进清华北大,所以理论上,只要孩子能进年纪前50,就有这个潜质。
印象中,那时候她和我爸每天打电话的内容都是聊我的成绩,当时我的成绩年级排名前50。
对于我来说,前50其实就是平时少玩会儿,就能靠前排;多玩会儿,考试成绩就会下来。
有次因为月考成绩,我和我妈吵架顶嘴,她气坏了,直接冲进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出来,揪住我说:“再顶嘴给你嘴皮子割下来。”
长大后,给我爸说这段经历,他完全不知道,也完全不能想象当年我妈鸡娃时,发生过如此激烈的场景。
当时老师告诉我们,如果学了微积分,那么这个比赛里终极分水岭难题,都会迎刃而解。
当然我对微积分也没什么兴趣,所以每堂课都坐在后面看看小说,最爱看英文的《飘》。
作为奖励我妈掏钱给我上了一对一外教班。现在回想起来,当年那个班每个小时就要几百块,我妈真舍得。
当时班上大量同学都去了清华北大,我就不想再去北京了,选择了南方的一所985。
想想很讽刺:从小到大,我妈鸡娃的重点就是数学,没想到高考的时候,还是在这上面跌倒了。
Q:听说你上大学就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,可以展开讲讲吗?
到大学后,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天赋:就是做生意。
正好彼时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外卖app的起步阶段,我靠着对移动端市场的粗浅判断,开了一家只做学生外卖的小店,生意很好,还自己在学校食堂门口做过地推。
那时候,几家大互联网平台在校园里争夺用户,只要动动脑筋、把账算清楚,有不少可以拿补贴的机会。
有趣的是:明明从小到大,数学都是我的短板,但我做生意时,却利用数学的各种计算挣到不少钱,也算学以致用了。
后来快毕业的时候,我把店整个盘出去,带着一笔钱来北京入职了当时一家蛮大的新媒体平台。
如果高中时,我妈不鸡娃,或许我能更早挣到人生第一桶金。
但这些都不重要了,在父母的激励下我学会了谋生的本领,也算没有辜负他们的付出和培养。
如果早知道后面的结果,倒推回去,其实我完全可以上一个普通一点的重点高中,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干喜欢的事情。
可实际上,从小学五年级开始,我就没在十二点前睡过觉。
如果做不出来题,我妈会让我背诵题干。然后她在纸上写下三种式子,问我选哪个?
我背着背着好像就有点明白了,就再蒙一个,这次选对了,她就以为我学明白了,放我去睡觉。
我妈妈特别喜欢说的一句话是:“你看谁谁谁,学奥数特别坐得住。”
但反过来想,别的孩子之所以能坐得住思考,可能恰恰是因为人家喜欢数学,学奥数对于他们是种享受。
比如高一的时候,我进班听到那群奥赛尖子和物理老师特别兴奋地聊天,我完全听不懂,因为他们已经自学到了很深的地步。
我女儿还没上小学,和我当年相比,她的语言能力一般。
我妈说:“你怎么好多诗都忘了,你两岁时会背很多诗的。”
我娃就说:“我以前背得太多了,我觉得没有用,就都忘了。”
我爸在一旁就说:“你妈妈小时候把唐诗三百首都背下了,我看现在也混的也一般。”
我妈妈带着她当年考大学的遗憾来培养我,但我高考终归也留下了遗憾。
我自己女儿,我希望她能好好锻炼身体,在该长个儿的年龄能好好睡觉和运动。
我也希望培养我女儿在体育方面的爱好,运动可以很快给人正反馈,给她自信。
实在不行,我也愿意让孩子做“全职女儿”,探索自己的人生,到时候她五六十岁,肯定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了吧。
发布于
2023-09-11
, 本文版权属于(guokr.com),禁止转载。如有需要,请联系。
举报这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