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老师打交道十几年,才发现沟通时,他们最想听这句话
从娃上幼儿园开始,我们就开始了十几年跟老师打交道的漫漫长路。
和老师沟通,我的心里总免不了七上八下:总找
老师沟通,怕被老师嫌烦,不找呢,又担心老师忽视孩子,或者遇到什么问题不能及时解决……真是进退两难。
明天就是教师节了,这一次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每个家长都无法回避的问题:跟老师的正确相处方式到底是什么呢?
今天的这篇分享,我们邀请了一位
既是家长,又是老师
的朋友,分享她十几年的沟通心得。
从老师到家长身份的转变,让她能同时理解双方的立场和想法,更客观地看待问题。
毫不夸张地说,在我家人类幼崽入园之前,本人焦虑了几天没睡好。
原因大家都懂:神兽们之所以是神兽,就在于你无法预知他们下一步会干出什么;或者说你知道他们会干什么,但这在学校和集体中是不允许的。
-
提前半个月训练午睡,但在我凑过去看呼吸是不是正常时,她突然睁开眼咔咔笑;
-
叮嘱不能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自己挖鼻孔出神,还播放了大猩猩吃鼻屎的不雅视频
(但鼻屎还是吃到了小学)
;
-
不时谆谆教诲她不要和小朋友抢东西,在集体中要轮流玩耍教具,要团结友爱,要爱护公共设施,有事先和老师说……
做这些准备,只是为了一个终极目的:
尽量不给老师添麻烦。
将心比心地说,我们平时面对一只神兽就已经头晕脑胀了,想想一个班级两个老师一个大妈妈,要面对二十多只精力充沛的幼崽,还要管理一整天的吃喝拉撒睡,平息各种内部矛盾外部斗争,这真不是普通人能胜任的职业。
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,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,学校的教学、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。”从孩子入园到高中,在放飞这颗人造卫星之前,
想要孩子教育得好,“家校共育”少不了
,这就是教育本质上的双重性。
“教育”包含了教与育,光靠老师或者父母单方面的努力,都会使教育瘸腿走路,那能走得顺利走得快么?
从一个高中教师,到成为一个孩子的妈妈,我在身份转换的漫长过程里,真切体会到,很多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,其实是存在很大误差的,
有时候是相互理解的问题,有时候是心态问题,但更多的是缺乏正确的沟通和策略方向。
举个例子说,当孩子刚进入学校这个集体环境,我们理所当然地会产生担心,特别是在孩子生活技能比较弱的情况下,大部分情况是要靠老师分配注意力来关照的。
你觉得需要怎么办,才能让老师对自家孩子多关照着点呢?
是多说好话奉承老师?每天打听情况?还是努力竞选进入家委会?甚至是暗搓搓地琢磨着送老师点购物券?
正确的做法是,思考如何帮助孩子适应环境,减轻老师的负担。沟通模板也极其简单:
“老师辛苦了,孩子这段时间有没有给您添麻烦,我能做些什么?”
信我!和老师们打交道这么多年,N多位幼教老师都说,她们最希望的就是听到这句话。
而不是每天接孩子的时候问:“我家的今天大便颜色正常不?
”甚至是开出清单交给老师,精确到什么时间擦汗喝水。
且不说对错,如果有老师真的愿意这样做,那就代表着相同时间里,其他孩子得到照顾的机会减少,老师精力和时间的损失,最重要的是:
于孩子的独立成长有什么好处呢?
这是零和博弈的做法,而共赢的局面,是要达到黄金三角的流动状态,即家长老师相互理解,老师支持爱护孩子,孩子正常快乐成长。
看到这里,可能很多人就会欲言又止:你说的我都知道,但是有的老师就是偏心,就是针对或者不搭理我家孩子,就是得送礼才行。
首先不能否认确实存在这种情况,就算是我们自己从小到大的求学过程中,也会遇到尽心负责的好老师,和让我们感到厌恶的老师。
但你也要承认,大多数老师其实都是普普通通的工具人。
只是自己作为家长,我们对老师要求必然会更高一些。而且和老师打交道时,
往往会曝露出每个人学生时代对教师形成的固有印象,并以此作为和孩子老师沟通的基底。
比如说以前成绩好的同学,自然看多了老师的和颜悦色,吊车尾的朋友就总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,而中间不上不下的同学们,还是忍不住躲避老师巡视的目光,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。
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投射。但问题在于,现在的教育已经和过去大不相同,老师内卷且教学负荷大,课后很多辅导任务落到了家长的头上。
这就造成
严重的角色错位混乱
,即家长希望老师同时承担家长的任务,老师也希望家长同时承担老师的任务
。
利益冲突没解决好,就会衍生出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,大家都精疲力尽苦不堪言。
只有双方都有了正和博弈的心态,也就是都希望找到办法减少冲突的时候,两者的关系才会不会你死我活。
老师理解家长对孩子的紧张和重视,家长也体谅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严厉和不完美。
不过度去论对错,不发泄情绪,温和解决问题,一切以有利于孩子为先。
在我们成年人世界里,有让人闻之色变的“丛林法则”,幼崽的世界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单纯,因为他们就是大人的小镜子。
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,家长、老师共同合作,帮助孩子慢慢过渡,让他成长到能够在丛林里面觅食为止。
情感大师总是会告诉你,不要恋爱脑,世界不是只有对方一个人,你还有很多事值得去做,不要一谈恋爱就失去自我。
同样的,很多爸妈也确实在有了孩子之后迷失了自己,所有心思都聚焦在孩子身上,还可能因为过度关注而表现出“隧道效应”——认为
孩子总是表现得不如意,老师总是不在意孩子
。
他们不允许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任何挫折,不能忍受孩子会遇上那么一两个不靠谱的老师,甚至不允许孩子表现不好。
孩子其实承受不了大人一直灼灼的盯视,他们也需要空间,也不需要大人那么多自我牺牲,这个压力有点大。
大人有大人的赛道,也有大人的丛林,请带着幼崽边战斗边奔跑吧。
有时候在做夫妻问题和亲子教育咨询的时候,我会提一个建议:
夫妻不一定要关门吵架,吵架、和好的过程都可以让孩子看到,但前提是不要带入孩子,让孩子知道这事和他无关
。
因为孩子的未来不是真空,他们需要学习、模仿,不断更新认知。哦,原来人与人之间不总是和和气气的,也有斗争,有妥协,可以生气,可以翻脸,但也可以谈判,还可以为了利益握手言和。
当然,他们还小,掌握不了很高级的技能,咱们就多和老师沟通,看看怎么一起创设相关环境。比如我家孩子属于开口晚的,老师就会让话多的小朋友坐她身边,或者让她和比较成熟的同学一个桌吃饭。
有时候还会让她带玩具到学校和同学一起玩,让她多夸夸同学,实在不行就抱一下对方。目前来说效果很不错,她现在甚至会网购漂亮的小橡皮去分给同学了,这就是最简单的人类社会互惠原则。
挑个可能有点敏感的话题来谈:你给老师送礼吗?送什么合适?
有人一定会说,老师就是要做园丁、蜡烛、春蚕的,要什么礼物!简直黑心!
如果你不赞成送礼,那就和老师多说几句好话
(反正也不要钱)
,用前面提到的通用句子沟通。
再进一层,在送礼的情况下,是随大流在教师节的时候送个卡片鲜花,还是砸个重金呢?其实这不是问题的焦点,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,为什么要给老师送礼?
送礼的出发点,应该是感谢老师在本职工作之外,对孩子的关爱,是家长对老师工作的肯定。
所以不一定非要在节日里送鲜花,也不必送贵重物品,可以在平时觉得孩子有进步的时候,给老师小礼品表示感谢。因为
对老师们来说,学生有进步比什么都重要。
这就是有来有回的关系建立,这是良好反馈给三方带来的动力,这是才黄金三角最基础的循环开始。
作者丨
蔡尖尖,二级心理咨询师,品牌专栏作者,用简单的文字写深刻的心理解析,尖尖而立,保持独立思考。
发布于
2023-09-08
, 本文版权属于(guokr.com),禁止转载。如有需要,请联系。
举报这篇文章